欢迎进入某某教育官方网站!

咨询热线:400-123-4567

东北大学工业智能教师团队入选第四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创建示范活动

  近日,教育部公布了第四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创建示范活动入围名单,我校工业智能教师团队成功入选。

  工业智能教师团队坚守教育、科研、人才三位一体,深耕自动化领域重大科研攻关,不断创新机制,形成了“育一流人才、出一流成果、创一流效益”的团队文化。团队梯队结构合理、实力雄厚,现有成员40人,包括教授22人、副教授15人、讲师3人。围绕多层次多尺度动态系统优化控制的世界难题,突破形成了流程工业综合自动化与智能化的核心理论和技术。相关研究成果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辽宁省自然科学一等奖,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近五年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自然基金重大/重点等项目80余项,完成千万级重大工程项目10余项。在IEEE和IFAC会刊等顶刊发表高水平论文30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50余项。获国家自然/发明/进步二等奖5项、省部级特等/一等奖10项。

  团队围绕智能化变革的新问题和新挑战,打造引领未来工业智能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深耕教学改革,培养在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上引领智能化变革的自动化创新人才。将科研资源转化为教学优势,创建“知识重构-课程重组-项目实践-团队指导”四位一体的育人体系,构建“五育并举”育人新格局。依托未来技术学院、全国重点实验室和工业人工智能研究生实验班,推动工业智能领域创新人才培养。深化课程-教材-实验-师资一体化改革,建设国家一流课程1门、省级一流课程4门,出版教材专著19部,发表教改论文9篇。建立校-政-产-研协同育人机制,形成了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与考核方案和完善的质量保障体系。学生综合能力显著提升,获互联网+、挑战杯等省部级以上奖项207项,其中国家级113项。近五年,培养博士90人、硕士358人,其中8人入选博新计划和青托计划,11人获省部级优秀学位论文。主持省部级教改项目6项,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省特等教学成果奖等共8项。团队成员均承担本科或研究生公共基础课程,涌现出全国优秀教师、辽宁省教学名师和优秀研究生导师、宝钢优秀教师奖获得者等一批优秀教师。

  团队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团队负责人丁进良教授高度重视思想政治与师德师风建设,带领团队牢牢把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以“党建铸魂、思政润心、三全协同”为核心路径,构建全过程思政育人格局。将价值引领和家国情怀贯穿教育全过程,努力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所在党委入选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培育出全国“双带头人”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团队凝心聚力深入教学一线,厚植“躬耕教坛、科技报国”的精神根基。注重引导学生在服务国民经济主战场的科研实践中增强本领、锤炼品格、立报国之志。涌现出辽宁五一劳动奖章和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团队入选省劳模创新工作室。团队的创始人柴天佑院士围绕国际人工智能科技前沿和国家战略需求,倡导建立第一个“工业智能”本科专业,创办工业人工智能研究生创新实验班,为党为国育“工业智能”亟需之才。柴院士亲自担任班导师并为新生讲授第一课,启智润心。他曾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次、全国优秀教师和全国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以及亚洲控制协会Wook Hyun Kwon教育奖。

  团队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和我国流程工业智能化发展重大需求,提炼原始科学问题,围绕多层次多尺度动态系统优化控制的世界难题,突破形成了流程工业综合自动化与智能化的核心理论和技术。首创提出了生产全流程动态优化决策与控制一体化理论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提出了复杂动态系统智能优化理论与方法获辽宁省自然科学一等奖;发明了大规模多模式流程制造系统智能感知与决策关键技术获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获国家自然/发明/进步二等奖5项、省部级特等/一等奖10项。在冶金、矿业、能源等行业进行成果转化,经费超1.16亿元,经济社会效益显著。开创的决策与控制一体化新方向,被写入国际自控联(IFAC)引领未来自动化发展方向白皮书,作为国际自动化发展方向之一。应邀在国际会议上做大会报告20余次。IEEE控制系统协会三任主席在旗舰期刊IEEE Control Systems Magazine上对团队给予高度评价。

  柴天佑院士牵头制定国家发展战略,包括承担工程院重大咨询项目,制定我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战略;承担高端智库重点项目,制定工业互联网高质量发展模式战略;带领制定《自动化学科发展路线图》等,形成战略咨询报告并被评为优秀。积极开展成果转化,广泛应用于冶金、有色、煤炭等行业,在宝钢、酒钢、中铝等央企建立应用示范,推动企业向智能化升级,带动产能优化、能效提升和运营降本,成效显著。

  团队负责人丁进良教授为国家级领军人才,担任流程工业综合自动化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领衔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科技创新团队。主持与完成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课题等科研项目30余项。担任IFAC MMM和LSC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自动化学会常务理事和过程控制专委会副主任,担任IEEE TEVC等三个IEEE汇刊的编委。团队在重大任务攻关中锻造了科研攻坚能力,锤炼了团队负责人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合作精神。团队引育并举打造人才高地,成员中院士1人、杰青等国家级人才4人、国家级青年人才9人、青托/博新计划8人。坚持听党话跟党走,形成了老中青“传帮带”与博览众长的交流学习机制。团队将持续引育高端人才、激发创新活力与组织效能,努力建设服务国家战略、引领学术前沿、支撑产业变革的一流工业智能教师团队。

  据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认定与创建活动是教育部深入贯彻落实习对黄大年先进事迹的重要指示和给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代表的重要回信精神,推进高校一流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第四批创建活动全国共有200所高校入围。“工业智能教师团队”成功入选,成为我校继“电气自动化研究所教师团队”和“特殊钢冶金技术教师团队”之后,入选的第三个“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体现了学校在培育高水平师资队伍、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方面的系统布局与显著成效。未来,学校将持续加大团队培育与宣传力度,引导激励全校教师以黄大年为榜样,坚定理想信念、陶冶道德情操、涵养扎实学识、勤修仁爱之心,切实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伟大实践之中,为促进学校双一流建设,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支撑。

  下一篇:工业智能与系统优化国家级前沿科学中心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卓越研究群体项目A类